郑平安对狗儿的好,不像是李善德对袖儿一样,会随意说出来,他是透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还记得当时李善德来借钱,郑平安拿钱让两个孩子去买吃的。
郑平安的原意本是想给袖儿吃,因为袖儿还没吃饭。
但是回来时,看到他们买了两个饼,才意识到狗儿也给自己买了一个,还看似生气的吼了一句:”你也吃一个啊!“轻轻地打了一下狗儿。
这段看着是主人责备仆人不知身份,但其实很多的细节能看出郑平安的宠爱。
试问一下,如果你的主人对你刻薄,你敢不经过他同意给自己买一个饼吗?
再试问一下,如果你的小心思被发现后,主人骂你打你,你还嬉皮笑脸的出来吗?
是不敢的吧,可狗儿却敢,可见平时里对他多好,才让他如此“胆大包天”。
后来郑平安要去岭南了,首先想到的也是给狗儿改回良籍,放他自由。
狗儿不肯走,跟着他一起去了岭南。
在岭南的剧情里,也更能看出郑平安对狗儿的稀罕。
看到狗儿鞋子破了,看到有卖草鞋的,马上给他买双新的;
两人一起吃香蕉,郑平安自己吃一根,狗儿左右手各一根;
郑平安、李善德泡脚,狗儿不是守在一旁收拾,而是也和他们一起泡
...
看一个人对你好不好,不是看他说了什么,而是看他做了什么~
为什么那么好?
那么问题来了,郑平安为什么要对狗儿那么好呢?
刚开始以为狗儿是他儿子,那确实要对他好。
后面发现不是,只是一个仆人或者说书童。
这就不得不科普一下古代书童了,古代书童大多长相清秀,因为除了要帮主人读书之外,还有泄火的用处。
不过狗儿应该只是单纯的仆童,单纯伺候起居和随身办事。
郑平安对狗儿那么好,是因为他将狗儿当成了亲人。
郑平安父母皆亡,唯一的姐姐也没了,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。
而狗儿从很小就在郑家长大,看样子也是孤儿一个。
两个人都同病相怜,彼此温暖,就像两只可怜的小狗相互慰藉
所以从心理上,狗儿对郑平安的意义是不一样的,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袖儿外,另一个亲人。
狗儿值得
狗儿享受了郑平安的好,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值得。
当初郑家败落,全府的仆人都跑了只有狗儿留了下来,对郑平安不离不弃,帮他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。
又在得知郑平安要前往岭南,面临九死一生之际,依旧选择不离不弃。
即使已经许了他自由身,也给了丰厚的遣散费。
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,狗儿将自己的卖身契撕得粉碎,发誓要与主人共患难:”您活我活,您死我陪葬”。
古代去岭南就是找死,可狗儿不畏惧前路的险阻,不畏惧自己是安慰,这份真情,这份魄力,不是一般人有的。
这样的狗儿,值得郑平安真心对待!
你如何看待郑平安和狗儿这对主仆呢?可以再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~
喜欢《长安的荔枝》的朋友,除了追剧,可以看看原著哦!原著是马伯庸老师仅仅用11天就写出的力作,一上线就遭到疯抢,销售量高达百万册,用一杯奶茶钱,就买到了大佬的著作,何乐而不为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